2013年12月9日 星期一

【環境議題反思】關於能源策略與節能減碳行動歸責於誰?


在臉書上一位好友蝴蝶效應看見了我提廢核行腳的活動,他留了一段話說:「我要非核,但我更不要火力發電我立即災難~期待所有癈核行腳的朋友"都"能節能減碳並且以使用者付費心態支持以原價買回綠電~是""都"",不是少數人哦~」引發了我下面的感想


我們都在尋求一條與自然共好的生活模式,對我來說節能減碳是大家一起需要做的事情,僅對於單一立場要求與限制,我認為不夠完整。這種感覺或許就像是要求支持核能的人每個人家裡""都""要擺放幾綑高階核廢料及幾桶低階核廢料一樣。

推廣議題很重要,自身的行動也不可忘掉。我想這應該是他的話語中所要提醒的,但過於極端的強迫每個人都要怎樣怎樣,我覺得是過於強人所難。我認為重要的是那顆對環境問題有所覺知的心,大的到核能真的能節能減碳嗎?把興建過程、發動過程、核廢料處理、核電廠報廢過程所產生的碳來計算的話,也是會排放非常大量的碳,但如何才能完整地比較核能發電與火力發電排碳量,我認為這又是另一個很大的問題。小的到自身如何盡量以有效率地使用能源,如時間允許下,走路10分鐘內就可以到的地方就散散步走過去,不用一小段路就要騎機車前往。也是一種節能減碳的方法


若核能如此節能減碳,為何許多國家如德國、瑞典在能源政策上都以發展綠能為主而非核能呢?但目前綠能還在發展階段,尚未能夠完全取代傳統發電方式,所以需要與不同的發電方式共同存在。在綠能發展的過程當中,難道不需要全部的人一起來支持嗎?何必僅要求支持廢核的人呢?


當我們太靠近一邊時,就容易忽略掉另外一邊的狀況。所以我認為節能減碳與核能潛在危機,這似乎是再問說水與空氣什麼才重要,只能要你選一樣,不重要的就不給你。這樣的方式是有偏頗的。


缺了水與空氣我們都活不下去,節能減碳很重要,但若僅壓在提倡廢核的人身上我認為不是這麼的恰當。重要的是大家一起來做這件事情,會更有效果也更棒~不是嘛:D


與大家分享一篇文章【綠能德國溫暖了核電法國】

http://panhan3.pixnet.net/blog/post/36832023

摘錄內文中我覺得很關鍵的字句:

1.因應氣候變遷帶來的震盪風險,政府有義務協助人民,並要求商業界負起責任,聰明有遠見且負責任的國家,都投資並鼓勵建築物維修,而非沉溺於大興土木,來強化室內外溫度隔絕能力。

2.政府當然不能「不教而殺」,德國鄉鎮公所層級負責公用事業的城市工場,提供建築物熱量散失的檢測服務,到府檢查你家的牆壁、窗戶還是屋頂,哪裡是漏熱大洞,對於家用暖氣並提供節能改善建議。為了節能所作的建築物修繕,不只省了自己荷包,其費用還可以抵稅,有些地方政府還提供獎助。


3.台灣政府推行的節能減碳,除了訴諸個人道德,放大自備碗筷等瑣碎生活細節,便是可能導致反效果的家電換新補貼,綠建築給予容積獎勵也是如出一轍的錯誤政策,更大量淪為政商漂綠的宣傳。真正能引導結構性改變的能源稅,財政部遲遲不推動,環保署則偏愛易生弊端的碳交易。

--
改變既有能源政策,需要每個人一起來思考,也需要公民行動督促政府作能源轉型。綠能或許目前尚未成熟,如同在山地間說小樹能量長不出果實就把樹砍了來種蔬菜,結果颱風來了,我們所得到的是因缺乏樹根穩固土壤而造成的土石流。



德國女總理在2011年日本311事件後3個月,宣佈棄核,她在立法院說:"但今天我在這理清楚的說:福島改變了我的核能看法。“But today I say to this house without any ambiguity: Fukushima has changed my view on nuclear energy."


每件事情的開始,都不是如此美好,改變是困難的,而且是未知的。沒人能夠真的知道那一個才是真正正確的方向,所以需要多元思考,多元行動。責任不是在特定族群身上,而是全民意識,全民行動。我們一起來討論關於能源的議題吧!!

沒有留言: